想要講一口流利的英文,除了累積單字量和熟悉文法之外,掌握正確的發音更是至關重要。許多學習者常常感到困惑,明明已經記住了單字,但說出口卻和母語人士的發音差很多。其實,英文發音有其一定的規律,只要掌握這些原則,就能有效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一、 母音的多重樣貌:
英文的母音不像中文那麼單純,一個字母可能有多種發音。例如,字母 “a” 在 “cat” 中發短音 /æ/,在 “cake” 中則發長音 /eɪ/。這種現象稱為母音的變音。要準確判斷母音的發音,需要留意以下幾點:

重音位置: 重音會影響母音的發音。通常,重音節上的母音會發得比較清楚、飽滿,而非重音節上的母音則會弱化,甚至變成 schwa 音 /ə/,例如 “about” 中的 “a”。
字母組合: 某些字母組合會產生特定的母音發音。例如 “ea” 通常發 /iː/ (如 “eat”) 或 /ɛ/ (如 “head”),而 “oo” 則可能發 /uː/ (如 “moon”) 或 /ʊ/ (如 “book”)。
後接子音: 母音後接不同的子音也會影響其發音。例如,”r” 會影響其前面的母音,形成所謂的 “r-controlled vowel”。例如 “car” 中的 “a” 發 /ɑr/。
二、 子音的微妙差異:
英文子音的發音雖然相對穩定,但仍有一些細微的差異需要注意。
清音與濁音: 清音發音時聲帶不震動,如 “p”、”t”、”k”、”f”、”s”、”θ”。濁音發音時聲帶震動,如 “b”、”d”、”g”、”v”、”z”、”ð”。許多學習者容易混淆清音和濁音,導致發音不準確。
爆破音的釋放: 爆破音 (如 “p”、”t”、”k”、”b”、”d”、”g”)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完全釋放。例如,在 “stop” 中,”p” 的氣流可以不完全釋放,形成一個 “未爆破音”。
音節尾部的子音: 在音節尾部的子音有時會被弱化甚至省略。例如,在美式英語中,”went” 中的 “t” 可能被省略,變成聽起來像 “wen”。
三、 連音與弱讀:
連音 (linking) 是指在語速較快時,單字之間的發音會產生連接的現象。例如,”an apple” 會連讀成 “a napple”。弱讀 (reduction) 則是某些單字或音節在非重音位置時,發音會弱化。例如,”to” 在句子中常常會弱讀成 /tə/。掌握連音和弱讀的技巧,可以讓你的英文聽起來更自然流暢。
四、 語調與節奏:
英文的語調和節奏對於表達語氣和意義至關重要。升調通常用於疑問句或表達不確定,降調則用於陳述句或表達肯定。掌握正確的語調和節奏,可以讓你的英文聽起來更有自信和說服力。
五、 如何有效提升發音:
模仿母語人士: 多聽英文廣播、podcast、電影、影集等,模仿母語人士的發音。
錄音練習: 將自己的發音錄下來,與母語人士的發音進行比較,找出差距並加以改進。
使用發音工具: 利用線上字典、發音教學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學習單字的正確發音。
尋找語言夥伴: 與母語人士或其他學習者交流,互相糾正發音。
參加發音課程: 參加專業的發音課程,學習系統性的發音知識和技巧。
六、 擴展內容:
音標的重要性: 學習國際音標 (IPA) 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掌握單字的發音。即使你不知道單字的意思,只要看音標,就能大致發出正確的聲音。
地區口音的影響: 英文有許多不同的地區口音,如美式英語、英式英語、澳洲英語等。了解不同口音的差異,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不同的英語環境。
發音與聽力的關係: 發音和聽力是相輔相成的。正確的發音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別人的口語表達,而多聽則可以幫助你改善發音。
總之,英文發音是一項需要長期練習和不斷改進的技能。只要持之以恆,並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夠克服發音上的挑戰,講一口流利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