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裡表達「每隔兩年」並沒有一個單一的完美詞彙,而是要根據語境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最常見且最直接的說法是使用「every two years」。 這個表達方式簡單明瞭,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被理解和接受。例如,你想表達「這個活動每隔兩年舉辦一次」,就可以說:「This event is held every two years. 」
然而,英文表達的豐富性也體現在它可以根據語境使用不同的詞彙和句型來達到同樣的目的。除了「every two years」之外,我們還可以考慮以下幾個選項,並分析它們的細微差別:
1. Once every two years: 這個表達方式與「every two years」意思完全相同,只是語氣略微不同。「Once every two years」強調的是事件發生的頻率,更突顯了「只有一次」的概念,適合用在描述事件發生的次數較少的情況。例如,「我們每隔兩年會去歐洲旅行一次。」就可以說成:「We go to Europe once every two years.」

2. Biennially: 這個詞彙源於拉丁文,意思是「每兩年一次」。它比較正式,常用於學術論文、官方文件或正式場合。在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使用時要考慮語境是否合適。例如,在學術報告中描述某種研究每兩年進行一次,可以使用:「The study is conducted biennially.」
3. Every other year: 這個表達方式是另一種常見且容易理解的選項。它更口語化,與「every two years」意思完全一致,只是語法結構不同。「every other year」的字面意思是「每隔一年」,因此可以理解成「每兩年」。例如,「他每隔兩年會換一次手機。」就可以說成:「He changes his phone every other year.」
4. At two-year intervals: 這個表達方式比較正式,強調的是時間間隔。它適合用在需要精確描述時間間隔的情況下,例如,「報告每隔兩年提交一次。」就可以說成:「The report is submitted at two-year intervals.」
延伸應用與例句:
除了上述基本表達方式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語境進行更靈活的運用。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不同表達方式在不同語境下的應用:
關於個人行程規劃: “I visit my grandparents once every two years.” (我每隔兩年探望祖父母一次。)
關於公司政策: “The company holds a staff meeting biennially to discuss the annual budget.” (公司每隔兩年舉行一次員工會議,討論年度預算。)
關於學術研究: “The data is collected at two-year intervals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trends.” (數據每隔兩年收集一次,以觀察長期趨勢。)
關於自然現象: “The flower blooms every other year, so this year is a non-blooming year.” (這種花每隔兩年開花一次,所以今年不開花。)
關於產品更新: “We release a new software update every two years.” (我們每隔兩年發布一次新的軟體更新。)
總而言之,表達「每隔兩年」的英文並非只有一種方法。選擇哪種表達方式取決於語境、對象以及說話者的個人風格。 熟練掌握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能使你的英文表達更豐富、更精確,也更能準確傳達你的意思。記住,即使是最簡單的詞彙,也有其微妙的差別,在使用時應仔細斟酌,才能寫出更地道、更優美的英文。 希望以上說明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並運用這些英文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