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發音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其中,雙元音(diphthongs)往往讓初學者感到困惑。這些聲音並非單純的單元音,而是兩個元音的結合,發音時,舌頭和嘴脣的位置會在過程中產生變化,因此,掌握其精髓,才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英語的發音系統與中文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中文的發音相對單純,元音和輔音的變化較少。但英語則擁有豐富的元音組合,而雙元音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雙元音的微妙差異,直接影響單詞意思的準確傳達,甚至會導致語義上的誤解。
那麼,如何正確地發出這些「雙」元音呢?關鍵在於「過渡」。想像一下,你從一個元音的位置滑動到另一個元音的位置,這個滑動的過程,就是雙元音的精髓所在。它不是兩個元音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連貫的、流暢的聲音變化。

讓我們以幾個常見的雙元音為例來分析。例如 /aɪ/ (如 in, fine, my),這個雙元音是由 /æ/ (像「啊」的聲音) 過渡到 /ɪ/ (像「衣」的聲音) 所組成。發音時,先以 /æ/ 開啟,然後迅速滑向 /ɪ/,整個過程要自然、連貫,避免出現停頓或斷裂。切記,/aɪ/ 並不是「啊—衣」的組合,而是一個融合的聲音。
再例如 /ɔɪ/ (如 boy, toy, noise),這個雙元音的組成元音是 /ɔ/ (類似「喔」的聲音) 和 /ɪ/。發音時,從一個較低的 /ɔ/ 開始,然後迅速向上滑向 /ɪ/。同樣地,要避免兩個元音之間的停頓,力求自然流暢。
/eə/ (如 hair, there, care) 則是由 /e/ (類似「ㄝ」的聲音) 滑向 /ə/ (一個中性元音,類似於「ㄜ」的聲音)。這裡需要注意的是,/ə/ 是一個比較弱的元音,在發音時,不要過於強調,否則會影響整體的發音效果。
/ɪə/ (如 ear, here, near) 的構成元音是 /ɪ/ 和 /ə/。發音方法與 /eə/ 類似,都是由一個較強的元音滑向一個較弱的中性元音 /ə/。
/ʊə/ (如 poor, sure, tour) 是由 /ʊ/ (類似「ㄨ」的聲音) 滑向 /ə/ 而成。這也是一個需要仔細練習的雙元音,/ʊ/ 的發音位置較為靠後,需要控制好舌頭的位置,才能準確地發出這個聲音。
除了上述的例子,英語中還有其他的雙元音,如 /aʊ/ (如 now, how, cow) 和 /eɪ/ (如 say, day, may)。這些雙元音的發音原理與前面所述類似,都是由一個元音滑向另一個元音。
要有效學習這些雙元音,除了需要參考發音符號和相關的學習資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練習和模仿。可以嘗試模仿母語人士的發音,並透過錄音的方式,檢視自己的發音是否準確。持續的練習,加上仔細聆聽和模仿,才能逐漸掌握英語雙元音的精髓,最終提升整體的英語口語能力。
除了學習單獨的雙元音,也要將其置於單詞和句子中進行練習,體會在不同語境下,雙元音的發音變化。例如,在句尾,雙元音的發音可能會略微縮短,而在句首則可能發音較為飽滿。
學習英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希望透過以上的解說,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雙元音的發音,逐步提升英語口語水平,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學習過程中,別忘了善用線上資源,例如影片、聲音檔,以及與外國友人練習對話,這都有助於你更快速地精進英語能力。